让母亲感到烦恼的是,孩子常常会胆小害怕。他们或许会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就是和一堆人在一块也会害怕。到底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排解内心的恐惧呢?
情景1:孩子见了生人就会哭
有些孩子非常怕生人,在与生人交往后,他就会变得不安。有时梦里也会无缘无故地抽搐、呜咽或哭泣。在孩子眼里的这类陌生人,看上去又高又大,简直都是巨人。
帮助策略:第一,母亲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假如孩子想睡觉,就让他安静地睡一会儿;假如孩子想吃东西,就喂他些东西。第二,母亲先不要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同时要抱着孩子,一般孩子在母亲的怀里,相识的过程才会愉快和平静。母亲还可向孩子讲解,来人是母亲最好的朋友,他的小朋友将来可以跟你一块玩,使孩子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人与事,不会进步成不可抑制地恐慌。
情景2:孩子见水就想逃出来
怕水的情景在幼小孩子中比较多见。当母亲把孩子放到浴缸里,或者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会挣扎着离开。这是由于洗澡的时候,有的感受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譬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刚下水时孩子会感觉水冷等。
帮助策略:第一,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制他洗澡。假如他怕水,就可以从小环境开始,譬如孩子拒绝去浴池,那就换个地方,在卧室里洗。还要尽可能让孩子有兴趣,可以在盆水里放满玩具。开始时可以让孩子蹲在外面跟它们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方法把孩子放进水里。关于游泳,要选择舒适的地方,如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孩子会感到舒服而不再怕下水。
情景3: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在母亲让孩子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孩子会说:母亲,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母亲会想,是否有哪个吓着孩子了,或是有哪个给孩子讲了恐怖故事。确实是如此,所有这所有都会使孩子产生怕黑的感觉。
帮助策略:遇见这样的情况,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叫他胆小鬼,这会致使孩子自我封闭,纠缠在恐惧和不安中。母亲要告诉孩子:父母都在隔壁,没什么好怕的呀。一般孩子可以得到大人的支持,就会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假如孩子还是不可以安静下来,那就最好给孩子装个便捷开关的小灯,嘱咐他在快要睡着前自己关灯。或者给他一个玩具小手电,如此在黑暗中,他也会感到自信。
情景4:遇到小动物惊恐不已
在感觉方面,其实成人和孩子没多大差别,只不过成人积累了日常的经验:什么东西是软的、带刺的、光滑的,或者是坚硬的但孩子不可以,他所遭遇的所有都可能是首次,他没办法判断是否会伤害自己。
帮助策略:对于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孩子还没做好筹备之前一定会感到惊恐,会大声呼叫母亲保护自己。这个时候母亲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故意避开,不然类似事件还会发生。可以对孩子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毛非常柔软,样子是否很讨人喜欢,来,摸一下,它非常乖,不会咬人的。
情景5:醒来后哭着要找母亲
对于一个刚来到世界上的孩子,关注是一种爱和关怀的表达。假如发现孩子害怕独处,母亲就要做到随时呵护。只有让孩子获悉,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是无条件的时候,他们才更有信心地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
帮助策略:在孩子入睡前,尽可能不要让他进行剧烈活动,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不利于睡眠和安定孩子的心神。睡前可以通过讲故事、念书、画画等调节孩子的情绪,使他稳定下来。或是跟孩子聊聊天,让孩子说出他的不安情绪,并得到母亲的安慰,孩子就会渐渐不怕独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