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和好几个学校签了约,哪个会想到分数出来后全部都没用了,孩子每天在家哭,眼看就要没学上了!”市民张先生昨天找到记者,痛诉被学校毁约的遭遇。记者采访中发现,今年中考试前不少父母都和目的学校签约,以为能为孩子谋求一个稳妥的入学渠道,有些父母甚至手握五六份签约书,哪个知分数出来后才发现签约书成了一纸空文,孩子甚至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
煎熬20多天,父母帮孩子签了3份约
签了三个约,感觉非常安心
张先生的孩子是玄武外国语学校的,5月份玄武区中考一模成绩出来后张先生就和老婆四处奔走,提前打探今年的中招形势。
在白下区的招生咨询会上,张先生签了第一个约。“大家一模裸分510分,询问了五中的招生老师说这个成绩还是非常有期望的,可以签约的,承诺中考成绩假如在学校分数线下20分以内交3万元扩招费优先录取。”拿到第一个签约书张先生还是有的担忧,开始给孩子找第二所保底学校。
“大家研究了去年的中考状况,人民中学去年第一志愿没满,分数线600分往下,而且学校是大家自己区里的,之前也到孩子的初中做了不少招生宣传,所以大家又和人民中学签了第二份约定,承诺第二批次第一志愿只须考试报名他们学校,线下20分以内录取。”
后来在玄武区的招生咨询会上张先生又和梅园中学签了第三份约定,线下20分以内优先录取。“以为有了这三个签约书可以安心了!”
拿着3本签约书,全部被拒绝
张先生的孩子中考感觉很好,自己估的中考成绩是620多分,于是根据原计划在第一批次的四星级高中里报五中,第二批次的第一志愿报三星级的人民中学,第二志愿报梅园中学,可孩子只考了594分。
“当时我还抱有幻想,签约上是说线下20分以内可以优先录取的,那样大家还是在这个范围内。”让张先生略感安慰的是分数出来后的当天晚上就接到公告第二天到学校商量扩招的事情。“可是去了后才发现拿着和大家一样签约书的父母一大把,即便签约也要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结果没轮到张先生学校就录满了。
等到第二批次学校分数线一公布,人民中学的线居然和五中一样,高达613分,孩子虽然达到了签约书上的“线下20分以内”标准,但招生老师一口咬定签约书只不过“优先”考虑,最后还是要根据分数。
只剩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张先生又跑到梅园中学,孩子成绩比梅园的分数线高20分左右应该有期望吧,可是老师说:“你第一志愿没考试报名大家这个签约没用!”
签约不受保护,只能挂学籍借读
“从7月3日分数出来的那个晚上起到目前,我没吃过一顿安心饭,天天晚上都睡不着,孩子也是每天哭,总是问我‘那些学校不是说好20分以内保证要我的吗?如何说话不算数?’,我算是看透了,什么签约啊,最后还是什么用都没,学校有了更好的生源立刻翻脸毁约。”为了讨个说法张先生特地去招办寻求帮助,但员工告诉他,签约是学校和父母的私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他们也没方法。
“招办也算是给我指了一条路,让我去一所没录满的中学挂学籍,然后找自己想上的最好的高中借读,不然孩子真的要没普通高中上了。”直到昨天张先生总算办好了孩子在市区一所热点学校的借读事宜,他感慨万分。“这20多天我遇见了不少和我相似历程的父母,有些签的约比大家还要多,有五六张,最后都成了废纸,期望大家的历程能给马上中考的家庭以警告。”
每一个考生都签约,每一个学校都拼命抢
几乎每一个考生都有一份签约书
“一模裸分490分以上可签约,达到学校录取线的,确保读重点班。未达到学校录取线,第一志愿考试报名本校的签约生优先录取……”早在中考志愿还没有开始填报时,南京几乎每一个考生手里已经握有和一所甚至几所重点高中私下签订的录取协议书了。
那样,这种协议书真的有效吗?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父母当初和学校签约,以为能为孩子谋求一个比较稳妥的入学渠道,想在分数不达线的状况下,拿三万块上学。没想到分数出来了将来,学校一看生源不愁,就翻脸不认账,一口咬定,签约书只不过“优先”考虑。
招生计划才400,学校签了1000多人
南京一教育人士告诉记者,“这类违反招生政策的所谓的签约,都得不到法律保护,也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认同,学校到时真的毁约也无法,从今年的状况看,不少签约都是不可以兑现的,比方有些学校签了1000多号人,但学校的招生计划才400不到,很多承诺摆明了就不可能兑现。”
这位人士剖析,今年因为招生批次发生改变而大多考生还是参考去年状况填报志愿,结果就“杯具”了。“譬如人民中学在二批次里是拔尖的,参照去年录取线不少600分左右学生想冲这个,根据往年即便统招不了扩招还是有名额的,退一万步说扩招不了,那样三星级其他学校二三志愿参照往年也一定可以,但今年二三志愿根本没戏,剩下的扩招僧多粥少,一大量孩子的签约就真成废纸了。”
考生毁约也不少
“事实上每年考生毁约的现象一定比大家学校多,好多父母和五六个学校签约,假如真得有400个招生计划就根据400个去签,最后一定要跑掉至少100多人,那大家这一年的招生工作一定就完蛋了。”一位校长以他的人格向记者担保。“这是由于父母了解,学生毁约学校只能自认倒霉,没什么校长会到学生家讨说法的?”不少校长都认识到签约是个怪胎,但却又不可以停止。
能怪哪个呢?
教育部门仅提醒“签约无效”,不够
在南京某热点网站不少父母针对今年的“毁约”现象各抒己见。一位父母则质疑:凭什么有关教育部门明了解这种约定不拥有法律效力而不严格明确强制“禁止”,相反只不过提醒父母不要盲目相信?孩子的分数不好,在学校的花言巧语下,签约书无疑是非常有魅惑力的,何况不少父母对如此的消息学会并不准确,不是有关部门呼吁一下,就真能起到成效的。
学校低报分数吸引考生,不该
一位父母网友觉得签约这个事第一错在学校,违规不说,为了招揽生源,在咨询时,故意报低录取分数。“我一同事的孩子今年中考,成绩一般,原计划上一所三星高中美术班,自从参加了另一所四星高中咨询会后,信心十足,因该校说,我校美术班今年扩大招生,分数一定比去年低,说得同事心痒痒的,算算分,说我家孩子只须再多考几分,就能上,信心十足,哪个劝都不听,后由来其家距该校太远,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头报了三星高中美术班,结果成绩出来540多分,距那所四星学校差远了,目前想想就后怕。”
麻木父母到处乱签约,有责
一位父母觉得,“签约”不要一味地怪学校,父母有肯定的责任。第一父母有没仔细考虑这约能随意签吗?假如实在想去签必须要跟学生的班主任联系咨询,把孩子的想法跟班主任交流。第二每所学校都发了中考指南,必须要仔细知道当地中考各项政策。最后再结合自己孩子的意愿,结合孩子中考一模二模的成绩,然后再填志愿,必须要知道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差别,知道批次之间的距离与差别。“把这三点吃透了,也不会随意被学校忽悠签约了,孩子找到匹配的学校还怕上不了学吗?”
一位父母的好经验
三年前父母周先生同样历程了孩子中考,探索了一套好办法。“在大家没办法立刻改变体制的状况下,千万多方比较和斟酌,稳字当头,为孩子把好关,必然会帮助孩子读上好学校的。”周先生说,为了采集和剖析有关的信息,筹备3到4个笔记本是完全有必要的,写着写着就会满满的,包含孩子在学校的排名状况,往年南京各中学预估线和录取线,孩子每次模拟试题成绩和周围孩子的起伏比较等等。“签约还是要多跑多签,包含二志愿的约都要签好,但不要依靠签约,最后选对自己分数最匹配的约来填志愿,力争为孩子铺上较大范围的保护垫,中考时也就放松让孩子去跳了,落下来都在父母铺好的垫子上,别伤着孩子。”